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2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3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4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5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6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7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8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9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藏品圖,第10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矽化安山岩
  • 藏品記錄
    • 編 目 號:RI02-075
    • 中文 名稱:矽化安山岩
    • 英文名稱:Silicified Andesite
    • 數 量:1
    • 單 位:
    • 取得方式:複查補行登錄
    • 到館日期:2004/04/12
  • 採集地理資訊
    • 採集地:台北縣水湳洞
  • 岩石特徵資訊
    • 岩石分類:噴發岩
    • 岩石成因:岩石的礦物成份被二氧化矽或石英質礦物所取代,如石英或石髓,其餘的含鐵鎂成份較高的礦物,均會被熱液溶蝕帶走,有時二氧化矽礦物未能將原有孔洞充滿,會遺留原來晶體的形狀,通常發生在礦液通道的中心及其附近。
    • 岩理:斑狀
  • 藏品描述
    • 描述:  標本RI02-075為矽化安山岩,即安山岩形成之後再受到熱水蝕變,使岩石的礦物組成變化為石英等矽酸鹽為主。矽化作用是地質熱液與岩石反應最劇烈的形式之一,在此一過程中岩石裡除了二氧化矽(如石英)以外的礦物幾乎都被熱液溶走,而熱液中的二氧化矽成分則沉澱在岩石的孔隙中,造成反應後的岩石幾乎以二氧化矽為主,故稱為矽化作用。矽化作用使得岩石變成幾乎由緻密細小的石英結合在一起,質地因此非常堅固。矽化過的岩石除了物理性質強硬,也較能抵抗化學侵蝕,在地表風化侵蝕的過程中,往往其他岩石被侵蝕掉了,矽化的岩石還能堅毅不拔挺立著,因此常形成突出的山頭。例如金瓜石的茶壺山、粗石山、半屏山等。
        安山岩屬於由中性岩漿(介於流紋岩質與玄武岩質間)噴發至地表之熔岩流冷卻而成,或於淺層地層當中結晶而成之火成岩,其英文名稱Andesite源自南美洲的產地安地斯山Andes Mountains。
        安山岩的顏色多呈灰黑色至灰綠色,有時亦可能呈現紅色或紫色,而在受到熱水換質作用或風化影響後,可能轉變為青綠色至白色。其岩理特色具有大量斑晶礦物散布於結晶細小之矽酸鹽基質礦物當中。於礦物組成上,安山岩斑晶通常包含斜長石,以及鐵鎂質礦物如角閃石、輝石或黑雲母等,前述礦物以自形或半自形晶體散布於由結晶較小之斜長石及鐵鎂礦物組成之基質岩石當中,安山岩中有時也可能發現黃鐵礦或石英等礦物。安山岩與閃長岩同為中性岩漿形成之火成岩,但由於安山岩形成於岩漿冷卻較快之環境,當中之礦物結晶相較於閃長岩通常較小。
        安山岩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岩石之一,臺灣之安山岩主要分布於北部之大屯火山群(陽明山)、觀音山與基隆火山群(瑞芳、九份、金瓜石一帶),以及東部地區海岸山脈沿線至蘭嶼、綠島一帶。
        於應用上,由於安山岩經常伴隨著地質熱液作用而產生金礦或銅礦床,經常是全世界礦產探勘上之研究目標。此外有時安山岩也作為建材使用。
        本標本產於新北市水湳洞地區,標本長寬約為11 x 8公分,可觀察到粗粒結晶但帶有許多孔洞,顏色主要為灰白色及褐色並具有明顯界線,岩石中的大多數礦物已被高溫熱液侵蝕或換質為石英等二氧化矽礦物。